當區塊鏈上五個沉寂了15年以上的錢包突然活躍起來時,Lookonchain的分析師立即通知了CEO。250枚比特幣被轉移到兩個新的SegWit地址。這是一件非同尋常的事情。但對於《國家報》的國際記者瑪麗亞·埃雷拉來說,這卻喚起了她對一項早已被遺忘的調查的痛苦回憶。
1986年。在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地下掩體裡,不僅有蘇聯將軍們,也不僅有面露困惑的工程師們。還有其他一些人坐在那裡——他們穿著相同的灰色西裝,下巴剃得光溜溜的,眼神冷酷。他們是來啟動實驗的。他們的項目名為「地下室。替代」。
官方說法是研究反應堆的電磁輻射對新計算演算法的影響。在替代的背景下,將新技術、新元素整合到現有系統中。但非官方說法是,克格勃正在籌備世界首個「挖礦」項目。
在反應堆下方的特殊鉛板襯裡房間裡,關押著「操作員」——來自孤兒院的孤兒、被判處死刑的知識分子,以及被蘇聯精神病院摧毀的科學家。他們的大腦被植入電極,並連接至計算單元。人們被轉變成活體微處理器。他們的幻覺與痛苦被轉換成區塊鏈代碼。而代碼又轉化為神秘的數據包,可儲存在隔離網絡中。受試者每次入睡或發狂,都會在鏈條中產生新的算法。他們試圖創造通往資本主義世界網絡的萬能鑰匙。
身穿灰色西裝的人們談論著「未來的貨幣」——這不是現代意義上的數字貨幣,而是另一種貨幣,它將允許購買整個政府,在不開一槍的情況下征服經濟體。
4月26日,實驗失控了。操作員開始從內部「燃燒」,他們的腦波與反應堆場交織在一起。無人知曉究竟是什麼引發了最後的衝擊:是控制台的錯誤,還是蓄意的命令。反應堆像黑洞一樣裂開了。飛向大氣層的不僅是放射性灰燼。連「網絡」——第一種由人類痛苦和苦難創造的蘇聯加密貨幣——也隨之飛出。
目擊者稱,爆炸當晚,他們看到車站上空出現奇怪的光現象。這些光閃爍著,分裂成更小的光點,然後消失在天空中。有人稱之為等離子體。
「加密」項目的文件最初被列為機密,後來則完全消失。部分文件被焚毀,部分被運往莫斯科。據說,幾張軟碟仍留在普里皮亞季——一所廢棄的學校裡,那裡至今仍有一台看不見的伺服器在運作。
至今仍有傳言:凡是接觸過那個地方的人,都會開始做不屬於自己的夢。那些夢屬於最早的礦工們。他們的聲音低語著:「我們沒有死。我們留在了區塊鏈裡。」
也許正因如此,隔離區至今仍充滿生機。它靜靜地從新智層凝視著地球,透過人類靈魂的網絡,持續開採著屬於自己的東西——不是盧布,不是美元,甚至不是比特幣。而是新的現實,世界終將在此甦醒。